39小说网 - 经典小说 - 贫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-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8节

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8节

    想清楚之后,林远秋不再纠结其他,心无旁骛的认真听起课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吃晚饭时,林远秋很艰难的捧着饭碗,也不敢露出一丁点异样,此时他被戒尺打过的左手,掌心已是红肿一片了。

    林三柱朝自己儿子的手看了看,而后又低头继续吃饭,比起平时,今日的他少言了许多。

    林远秋只以为是因为徭役的事,再看看爷奶大伯他们也是满脸的凝重,于是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心情,又开始波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不是林远秋太过矫情,实在是这里和现代差距太大,让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。

    吃好了晚饭,林远秋并未像平常那样,先去院子里走上几圈消消食,而是直接回了房,从书袋里拿出今日的课堂笔记,再把书翻到今日所学的课文,随后照着课堂笔记上记录下来的释义,一字一句研读了起来。

    如今,对林远秋来说,只要学会断句,文言文的背读就根本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而断句并不难,有了前世的学习经验,林远秋会直接去找对应的“说话”词语,如常见的“曰”“云”“言”“谓”等,因为在这些字的后面,一般就是另一句的开头,知晓了这些规律后,林远秋就用毛笔在每句话的后头,点上一个小小的黑点,算做一个停顿的标点符号。

    这样,等再读起文章来,就不会拖前拉后,不知哪句是哪句了。

    不多会儿,就听房门吱呀一声开了,然后就见林三柱端了一只陶碗进来。

    就在林远秋不解自己才吃过饭,他爹怎么又给他端吃的过来时,就见林三柱把装着菜油的碗往桌上一放,接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小块细棉布,而后鼓着脸把手一伸,道,“拿来。”

    拿什么来?

    林远秋纳闷。

    “挨板子的手啊,你小子今日倒是出息了哈,居然挨上板子了。”

    见儿子傻愣愣的模样,林三柱恨不得一巴掌呼过去,今天自己刚在爹和大哥面前把这小子夸上了天呢,结果倒好,天还没黑就被打脸了。

    “爹你咋知道的啊?”

    林远秋有些诧异,自己刚才可是藏的好好的,按理说他爹应该没看到才对啊。

    怎么知道的,还不是大堂哥的小儿子给报的信,林三柱心中郁闷。

    原来,看到林远秋挨了夫子的戒尺后,林文进小朋友就高兴的不行,这种大家都半斤八两的感觉可真好啊。

    而后,下学回家的路上,兴奋的林文进还特地速度飞快的去了一趟二爷爷家,还没到门口呢,他就扯着大嗓门,把林远秋挨了夫子戒尺的事嚷给了院子里的众人听。

    彼时林三柱正滔滔不绝,与爹娘大哥他们说着徭役的事,还说让他们都别担心,就凭狗子的聪明劲儿,将来考上秀才是肯定的事,届时别说不用交徭银,就连那劳什子的徭役,都统统跟他们家无关了。

    结果话还没说完,就被那个臭小子给拆台了,想到当时那小家伙幸灾乐祸的样子,林三柱真想拎起来狠拍他屁股两下。

    既然爹爹已经知道了,自己也没啥可藏的了,林远秋乖乖把手递了过去。

    只见小小的掌心通红,且还有些肿起来的样子,看的林三柱心疼极了,这王夫子下手也忒狠了点吧。

    心里虽这样想,可嘴里却忍不住说道,“活该,谁让你不听夫子话的,下次再不听,还让夫子狠狠的打!”

    林三柱边说边拿起沾了菜油的细棉布,轻轻擦着红肿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爹,咱家徭役谁去啊?”林远秋痛的直吸气。

    “啥徭役?”林三柱放轻了动作。

    林远秋说道,“就是今日官差告示上说的疏通河道的徭役啊。”

    “哦,那个啊,今年咱家谁都不用去,你爷下午就去里正那里交了七百文的徭银,抵了徭役。”

    用银子抵徭役?

    原来还可以这样cao作,林远秋呆愣,他还真没想到。

    见儿子松了一口气的样子,林三柱恍然,“你小子不会就因为这事分了心,才挨夫子的揍吧?”

    见林远秋没有反驳,林三柱忍不住道,“你个小屁娃儿才多大,这些事有你爷、你爹,还有你大伯二伯cao着心呢,你只需好好把书念好,别让咱家的银子打了水漂,就算是为这家cao着最大的心了。”

    林三柱本也不想强调这些话,给儿子添压力的,可族里早就说过,族学念满三年,若是再想学的话,就得各家自掏腰包,送孩子去镇上私塾念学了。

    所以,再有一年,狗子就得去镇上念学了,那时才是真正花银子的开始,束脩,笔墨,饭食,还有夫子的节礼,哪哪都得开销,所以,林三柱觉得,自己有必要叮嘱上几句才行。

    林远秋点点头,“爹,您放心吧,儿子知晓的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过了六月,林远松的十五岁生辰到了,这预示着小伙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。

    这不,家里给他过了个简单的生辰后,就开始忙碌起他的亲事来。

    刘氏娘家离的远,当年她跟爹娘弟妹是因为逃荒才来到小高山村的。

    吴氏看着这面黄肌瘦的一家子,实在不忍心,就给了他们一些充饥的粮食,也算是救了他们一家老小。

    后来刘氏爹娘准备回乡时,她娘就把大闺女说给了林二柱,她娘的原话就是,这家人心善,肯定不会欺了儿媳妇去,到时闺女你就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就成。

    那时老二已满二十还未成家,突然有姑娘愿意嫁进来,吴氏自然是万分愿意的。

    何况她看刘家人也是不错,就因为自己给了他们一些粮食,就时常会捡了柴火送过来。

    吴氏并没有因为人家爹娘自己给自己闺女做的媒,而看轻了人家,这不,当时虽日子拮据,可吴氏还是请了几桌酒席,也算是正正式式娶二媳妇进的门。

    且等刘氏爹娘弟妹回去的那日,吴氏还咬牙拿出了家中仅剩的两百多文积蓄,心想着,总不能让亲家他们一路要着饭回去,别到时全饿死在半道上,自家媳妇不是连个娘家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二媳妇娘家离的远,自然就没有侄女外甥女可说给二孙子,所以这说亲的事,看来还得拜托给媒婆才行。

    只是,有了大孙子的说亲经历,吴氏肯定不会再去找张媒婆她们,便想着要不要去寻一寻镇上的媒婆。

    这不,心里正这样盘算着呢,没过两日秦氏满脸是笑的上门来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37章 林远松说亲

    今日秦氏上门,是准备给林远松说媒来的,用她自己的话说,那就是毛遂自荐来了,因为她要说的姑娘,正是自己哥哥的孙女,也就是秦氏的亲侄孙女。

    并开玩笑说,自己可是瞧中了你们这样的好人家,实在舍不得放过,所以就亲自出马来了。

    可不就是好人家嘛,婆媳和睦,妯娌融洽,从来没有斗成乌眼鸡的时候。

    特别是兄弟三人,相互之间一直都相处的好好的,家里几个小辈更是被教的孝顺懂礼。

    也正因为如此,所以在秦氏听到吴氏说起准备给远松说亲的事后,就急匆匆去了一趟哥哥家,如果没记错的话,他哥家的大孙女正是到了议亲的岁数。

    要是可以的话,秦氏准备把自家侄孙女说给林远松。

    等到了娘家一问,果然就听大嫂说起了正准备给大孙女说亲的事,哎呦,这可真真是良缘天注定啊,秦氏高兴的直拍手,立马与大哥大嫂说起林家也正在给二孙子议亲的事,并把林远松的品行和相貌都仔细介绍了一遍。

    而后又说了林家的境况,包括几间房,几亩地,兄弟有几个,孙子和孙女又各有几人。

    秦氏还着重强调了林家人的好相处,若是两家能结亲的话,往后指定差不到哪里去。且姑娘家找夫婿,就好比第二次投胎,只有找对了人,一辈子才能过得舒舒坦坦。

    而那林家,不但婆媳相处融洽,就连妯娌之间都非常和睦,这样好家风的人家,不把闺女嫁进去,铁定就是傻子一个了。

    反正秦氏的意思很明确,那就是你们听我的准没错。

    这番话,自然说的秦氏的侄子侄媳心动,他们当爹娘的,肯定希望闺女能嫁的好,像这种和和美美的男方家,绝对是第一选择了。

    至于男方家境,既然能拿出徭银抵徭役,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其实说起林家的家境,秦氏还真心里没底,说好吧,可人家依旧只有六亩水田,说不好吧,今年的雇牛耕地和徭役可都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。

    所以秦氏心想,林家肯定有啥买卖做着,不然这些开销吴氏肯定舍不得拿出来。

    至于到底做什么生意,秦氏也猜不出来,不过她也没打算去猜,反正在秦氏心里,找夫婿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挑秉性,秉性好,比啥都好。

    与秦氏相识多年,吴氏自然了解她的性子,知道她家侄孙女若是不好的话,秦氏也绝不会提这个头。

    且以秦氏的为人,想必她的娘家人也都是些靠谱的,所以这门亲事应该可以结。

    只不过都说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,毕竟是两个孩子一辈子的事,为了稳妥起见,两家人肯定得先相看一番。

    于是,吴氏和秦氏便约好了去女方家相亲的日子。

    说好了日子,接下来就是刘氏的各种买买买了,糕饼点心,猪rou鱼,还有两壶烧酒,基本跟林远枫相亲时准备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三日后,吴氏刘氏,还有林二柱和林远松,外加一个领路的秦氏,一行人兴冲冲地去了女方家。

    乡下女孩子大多比城里姑娘说亲要早,一般在及笄前的一、两年,就会开始议亲,这样等及笄后,就可以商谈成亲的事了。

    秦氏侄孙女名叫秦荷花,今年一十四岁,是秦氏二侄子的大闺女,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meimei。

    小姑娘有些害羞,说话时脸颊通红通红的。

    而林远松也一样,朝秦荷花看过一眼后,整个人就跟煮熟了的螃蟹似的,连耳朵尖都发烫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样的场景,自然是两家大人十分乐意看到的,脸红说明两人都中意对方呢。

    既然双方都中意,那这亲事也算是相成了。

    于是,王师母又接到了第二单保媒说合的“生意”。

    王夫子忍不住的笑,直说不如自己写块牌子,让王师母干脆去支个摊子,专门与人牵红线、保姻缘得了,届时指定摊子都得被人给挤破。

    一听这话,王师母也是忍不住的笑,她是真没想到自己还有做媒人的潜质。

    由童生娘子上门保媒,绝对是件十分体面的事,所以纳采当日,秦家人十分高兴,也爽快应下了两家的亲事。

    林远松定下了亲事,村里人都是知晓的,毕竟秦家就在隔壁村,前几日男方家挑着纳彩礼过去时,村里人可都看到了,同时也都知道,女方就是秦氏的娘家。

    这下,村里便开始了各种说道,有的说秦家人真傻,也不好好打听打听,就这样把闺女往火坑里推了,像这种光靠着亲家接济的人家,哪能好的长远。

    在好些村人的眼里,老林头之所以又是雇牛犁地又是交徭银抵徭役的,一副突然发了家的模样,还不是因为结了门镇上的亲,所以这些银钱,肯定都是那个镇上的亲家周济的。

    甚至还有村人认为,对方之所以会这样三五不时的接济,八成是因为自家闺女不齐全的缘故,想必那林远枫的未婚媳妇,肯定不是傻子就是呆子。

    不然,好好的镇上姑娘,怎么会甘心嫁到村里来啊。

    众人越说越觉得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于是就有妇人说道,“吴氏可真傻,也不想想,那镇上的人可精着呢,就算是周济,还能有多少,要我说,至多给个四、五两银子就顶天了,可真没想到,吴氏居然就为了几两碎银,把大孙子好好的姻缘都给搭上了,属实不该啊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,一看就没给多少,不然那八两一亩的水田,都没见上她家买一块。”

    妇人们边说边头摇成了拨浪鼓,那愤愤不平的表情,说不清是因为眼红,还是替人不值。

    只是,接下来的一件事,让这些说话之人又开始摸不清头脑来。

    因为,吴氏家要开始盖新房了。

    不是拆了重盖,而是把紧挨着西面院墙外的空地都买了下来,那地约有一亩大,新房就在新地基上建造。等盖好了房子,再把靠西面的围墙拆了重新打一下,好把几间新房子一起围到院子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