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
木瓜,报之以琼琚”呀。
“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”就更是对国君的一大考验了!您别说:“不就是节约财政开支、爱护下属官吏、使百姓不要耽误农时嘛,有什么难的?”
很多储君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大抵也信心满满,但君不见多少人一坐上最高的宝座,便迷失了自我。
特别是在封建社会,统治者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代表,掌天下人的生杀大权。多少君主滥用此权,草芥人命,还常自恃天下最矜贵之人,骄奢yin逸,不知民间疾苦。
上古的贤君尧和舜都是难得之人,他们都是自己带头紧衣缩食的,可惜,也不知道是不是时代背景不同,物质基础越好,君主们在“节约开支”这方面越是不足。像唐玄宗,也算是丰功伟绩的人物了吧,他早年砸碎宫中玉叶冠等稀世珍宝以明其志,晚年到底还是奢侈了起来。
后代人熟知的节俭君主大概就是明思宗了,可他那是帝国没落时才有的作为,也不用人建议,换做是谁都懂得要裁减开支。
而孔夫子此处的“节用”有防患于未然之意,当国家还处于兴盛的时候,君主们就要懂得这个道理,一代传一代,这个国家的命数才会长远。
说完了“节用”,咱们紧接着谈谈“爱人”。
“爱人”,这个好理解,爱护下属官吏嘛,别以为下属合该就是君主的撒气包,若因此君臣离心,导致国家流失了人才,那就危险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下文出现了“民”这个字眼,所以我们知道这里的“人”应该作狭义理解,特指士大夫阶层以上的人。这是古文里常出现一个小知识点。
而小屁孩一纯的注意点不在“爱人”怎么理解,而是奇怪:孔夫子把“节用”和“爱人”放在一起讲有什么用意?毕竟这两样东西不是一个层面的。
直到读了,我想我找到答案了。节约财政开支不仅仅是君主要身体力行,其中还包含了另外一群人——臣下。不是所有官员都两袖清风有cao守的,里面就特别提到“百乘之家,不蓄聚敛之臣”,连百辆战车的大家族都不白养着敛财的臣下,何况这一则的“千乘之国”呢。
要想让这么多臣下都节约开支,更是难事。所以在君主拿走了人家的奶酪时(节用)就要适时给个甜枣安慰安慰(爱人)。
所以说,有为君主的革新向来不易,要成为一个调度得当的贤君真的是件难事,其中有诸多复杂的方面等着他去妥善处理。很多老油条一看见自己的利益被收走了就不干了,所以,如果能有“节用而爱人”这样的大智慧,那这个人可谓是“君主”的料子了。
最后一句,其实就更加关键,因为它牵扯到一群最重要的人——百姓。
自古以来都是“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”,民心是国家的根本。
因此,君主必须要了解到老百姓的需求。
老百姓其实没什么特别需求的,只不过是基本的温饱有保障,再多一点也就是三年抱俩,老婆孩子热炕头,平常地过一生。
所以“使民以时”在封建农业社会可谓是一针见血。老百姓自己耕种,交些税收也没问题,我自给自足。但是最要命的就是很多君主都触及到他们的底线了——徭役!古代的民众没受过教育,但是他们勤快,知道自己努力便能穿暖吃饱,这通常就是他们唯一的生计。要是政府加重徭役,民众没法耕地,没有收成,还要交税!那么,就会出现一个情况——揭竿造反!
您听听当时百姓的心声:你让我无偿劳动我也认命了,可你不给我生命保障不说,还害得我没办法耕地,别说没有收成,我家里都开不了锅了你知道不!我不就为那一口饭吗!是你逼我的!
所以国家一把手要明白,普通人要求的东西其实不多的,你只要能了解到他们的需要,安排大家各司其职,这就是最基础的了。
您看这一则放在当今社会是挺吻合的:每个人都恭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,赢得他人的尊重;与人交往时诚实守信,收获好人缘;在单位里不自以为是,对下属好,万事留一线,线多了不就能结成网了吗?
以上是一纯从这一则得到的一些感悟,不过是小屁孩“纸上谈兵”般的浅见,如有不当之处,请各位前辈见谅。
青少年必看的!
上一章,孔夫子开小讲座,给大家带来了,讲治国道理。结果,原本满怀信心的夫子发现入座率极低,连胸前的小红花都郁闷成了霸王花,他忿忿之余还拽着一纯“下水”,陪他加班加点分析数据,最终他总结出了一个毛病——不贴合时代!讲多没意思,现代人学了也没用。
一纯在台下用手捧着眼袋,心里想:这不是一早做节目的时候就有预料的了嘛。还拉着我加班,要知道本屁孩才是节目的创办者、投资人、宣传方兼主持人,我容易嘛我!加个班都没人给我发加班费,好吧?
只见台上的夫子依旧兴致勃勃,在我迷离的视线下貌似还看见他胸前的霸王花……又变成小红花了!
我的眼皮在炸蹦跳,耳朵里传来夫子的声音:“我觉得,咱们就应该摒弃错误,趁热打铁推个青少年话题,就叫好了,利用这个把一众mama吸引过来,还愁娃娃们不来吗?哈哈!”
我恍惚中已经觉得自己是一只肥美的蝴蝶,但听见夫子的笑声,我硬生生停住去见老相好庄周的脚步,特别敬业地咧出人贩子的笑容,给看官们派发。
看官决定无视守则封面那朵霸王花,直接翻开……
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——第六则
只见孔夫子拱手而立,说道:“青少年在家里,要孝顺父母,出门在外,要对长辈恭敬;要言行谨慎并且诚实守信,要对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地亲近爱护,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。做到以上这些方面之后,还有余力的话,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。”
同志们有没有注意到的顺序呢?
您看,孔夫子认为青少年第一件要做好的是什么事情——是人际交往。
首先,是和亲人之间关系和睦(入则孝)。
为什么青少年在家里要做到对父母孝顺?父母生我们养我们,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,但他们并不要求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回馈。然而,作为一个有血有rou的人,他/她最起码要有感恩之心,懂得孝顺父母。青少年对父母的孝顺可以从小事做起: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;体谅父母的不容易,不任性;在父母累的时候陪伴他们,甚至逗乐他们……
“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”就更是对国君的一大考验了!您别说:“不就是节约财政开支、爱护下属官吏、使百姓不要耽误农时嘛,有什么难的?”
很多储君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大抵也信心满满,但君不见多少人一坐上最高的宝座,便迷失了自我。
特别是在封建社会,统治者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代表,掌天下人的生杀大权。多少君主滥用此权,草芥人命,还常自恃天下最矜贵之人,骄奢yin逸,不知民间疾苦。
上古的贤君尧和舜都是难得之人,他们都是自己带头紧衣缩食的,可惜,也不知道是不是时代背景不同,物质基础越好,君主们在“节约开支”这方面越是不足。像唐玄宗,也算是丰功伟绩的人物了吧,他早年砸碎宫中玉叶冠等稀世珍宝以明其志,晚年到底还是奢侈了起来。
后代人熟知的节俭君主大概就是明思宗了,可他那是帝国没落时才有的作为,也不用人建议,换做是谁都懂得要裁减开支。
而孔夫子此处的“节用”有防患于未然之意,当国家还处于兴盛的时候,君主们就要懂得这个道理,一代传一代,这个国家的命数才会长远。
说完了“节用”,咱们紧接着谈谈“爱人”。
“爱人”,这个好理解,爱护下属官吏嘛,别以为下属合该就是君主的撒气包,若因此君臣离心,导致国家流失了人才,那就危险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下文出现了“民”这个字眼,所以我们知道这里的“人”应该作狭义理解,特指士大夫阶层以上的人。这是古文里常出现一个小知识点。
而小屁孩一纯的注意点不在“爱人”怎么理解,而是奇怪:孔夫子把“节用”和“爱人”放在一起讲有什么用意?毕竟这两样东西不是一个层面的。
直到读了,我想我找到答案了。节约财政开支不仅仅是君主要身体力行,其中还包含了另外一群人——臣下。不是所有官员都两袖清风有cao守的,里面就特别提到“百乘之家,不蓄聚敛之臣”,连百辆战车的大家族都不白养着敛财的臣下,何况这一则的“千乘之国”呢。
要想让这么多臣下都节约开支,更是难事。所以在君主拿走了人家的奶酪时(节用)就要适时给个甜枣安慰安慰(爱人)。
所以说,有为君主的革新向来不易,要成为一个调度得当的贤君真的是件难事,其中有诸多复杂的方面等着他去妥善处理。很多老油条一看见自己的利益被收走了就不干了,所以,如果能有“节用而爱人”这样的大智慧,那这个人可谓是“君主”的料子了。
最后一句,其实就更加关键,因为它牵扯到一群最重要的人——百姓。
自古以来都是“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”,民心是国家的根本。
因此,君主必须要了解到老百姓的需求。
老百姓其实没什么特别需求的,只不过是基本的温饱有保障,再多一点也就是三年抱俩,老婆孩子热炕头,平常地过一生。
所以“使民以时”在封建农业社会可谓是一针见血。老百姓自己耕种,交些税收也没问题,我自给自足。但是最要命的就是很多君主都触及到他们的底线了——徭役!古代的民众没受过教育,但是他们勤快,知道自己努力便能穿暖吃饱,这通常就是他们唯一的生计。要是政府加重徭役,民众没法耕地,没有收成,还要交税!那么,就会出现一个情况——揭竿造反!
您听听当时百姓的心声:你让我无偿劳动我也认命了,可你不给我生命保障不说,还害得我没办法耕地,别说没有收成,我家里都开不了锅了你知道不!我不就为那一口饭吗!是你逼我的!
所以国家一把手要明白,普通人要求的东西其实不多的,你只要能了解到他们的需要,安排大家各司其职,这就是最基础的了。
您看这一则放在当今社会是挺吻合的:每个人都恭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,赢得他人的尊重;与人交往时诚实守信,收获好人缘;在单位里不自以为是,对下属好,万事留一线,线多了不就能结成网了吗?
以上是一纯从这一则得到的一些感悟,不过是小屁孩“纸上谈兵”般的浅见,如有不当之处,请各位前辈见谅。
青少年必看的!
上一章,孔夫子开小讲座,给大家带来了,讲治国道理。结果,原本满怀信心的夫子发现入座率极低,连胸前的小红花都郁闷成了霸王花,他忿忿之余还拽着一纯“下水”,陪他加班加点分析数据,最终他总结出了一个毛病——不贴合时代!讲多没意思,现代人学了也没用。
一纯在台下用手捧着眼袋,心里想:这不是一早做节目的时候就有预料的了嘛。还拉着我加班,要知道本屁孩才是节目的创办者、投资人、宣传方兼主持人,我容易嘛我!加个班都没人给我发加班费,好吧?
只见台上的夫子依旧兴致勃勃,在我迷离的视线下貌似还看见他胸前的霸王花……又变成小红花了!
我的眼皮在炸蹦跳,耳朵里传来夫子的声音:“我觉得,咱们就应该摒弃错误,趁热打铁推个青少年话题,就叫好了,利用这个把一众mama吸引过来,还愁娃娃们不来吗?哈哈!”
我恍惚中已经觉得自己是一只肥美的蝴蝶,但听见夫子的笑声,我硬生生停住去见老相好庄周的脚步,特别敬业地咧出人贩子的笑容,给看官们派发。
看官决定无视守则封面那朵霸王花,直接翻开……
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——第六则
只见孔夫子拱手而立,说道:“青少年在家里,要孝顺父母,出门在外,要对长辈恭敬;要言行谨慎并且诚实守信,要对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地亲近爱护,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。做到以上这些方面之后,还有余力的话,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。”
同志们有没有注意到的顺序呢?
您看,孔夫子认为青少年第一件要做好的是什么事情——是人际交往。
首先,是和亲人之间关系和睦(入则孝)。
为什么青少年在家里要做到对父母孝顺?父母生我们养我们,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,但他们并不要求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回馈。然而,作为一个有血有rou的人,他/她最起码要有感恩之心,懂得孝顺父母。青少年对父母的孝顺可以从小事做起: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;体谅父母的不容易,不任性;在父母累的时候陪伴他们,甚至逗乐他们……